光泽度仪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外观质量的检测,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的物理量光泽度,来对样品表面的反光程度进行评价。不过在测量的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影响光泽度值。本文对光泽度仪测量光泽度值的影响因素做了简要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光泽度仪是通过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为测试提供所需要的光源,因此光源强度的稳定性以及光泽度仪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都对光泽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未预热是指仪器接通电源后立即进行零点校准和标准板校准,然后开始进行测试。仪器预热是指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后再进行校准。有研究表明,仪器为预热与仪器预热其光泽度测量标准偏差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仪器预热情况对结果重复性影响较大。一般来说仪器预热30min后测试结果基本稳定,预热时间越短标准偏差值就越大,反之越小。
测试标准规定了不同的测试角度,常用的测试角度有20°、45°、60°、75°、85°。根据材料光泽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测试角度,不同测试角度测试的结果不能相互比较。一般高光泽表面如汽车面漆、钢琴烤漆、塑料件等选用20°入射角测试;哑光表面如汽车内饰、建筑涂料和木器漆等选择85°入射角测试;大多数材料的测试角度都可以使用45°、60°。
研究表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光泽度测试角度其测试结果的偏差很大,入射角度较小时,测得的光泽度较低,入射角度增加后测试结果大幅度增加。从光泽度测试原理可以看出,入射光角度越小,光线越垂直于样品表面,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波粒子撞击到物体表面,受到表面的弹力被反射出去,如果选择光线更垂直测试表面,被反射的光线获得更大的动量,需要物体表面能够提供更多的弹性,更能反映材料的表面特性。同时增大入射光角度,反射光线获得的动量减少,反射光线的数量增多,对于高光泽材料,如果采用大入射角测试,由于材料反射光线能力很强,一些细小的差异分辨不出来。
人射光照射到试样表面,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线发生折射,进人材料内部。测试光泽度过程中,测试件上面的覆盖物能够对折射光线的反射起到作用,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入射光角度大于75°情况下,相对折射光线数量较少,覆盖物及样件厚度对测试结果基本没有影响;而入射光角度较小情况下,折射光的影响不可忽略,折射光进入样件后在另一表面再次发生反射和折射,增加黑色吸收板将折射光线全部吸收,引起光泽度测量值偏低,但有利于测试结果的重复性。
光泽度测试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照射会带来样品表面的改变,因此某些场合要求同一测试点只能测试一次。对同一点进行连续测试时,其测量数据基本不变。因此,测试光源对材料表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