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度仪作为光电仪器,主要用于样品表面光泽的度量,其根据光源接收器角度的不同,可以有20°、60°、85°等不同的测量角度,不同的测量角度适用于不同样品光泽度的测量。那么,测量高光泽样品为什么要用20°测量角?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
20°角光泽度仪在工作时,是以20°固定入射角向样品表面发射平行单色光,在与入射光对称的20°反射角位置接收反射光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后,与标准黑玻璃(折射率 1.567,光泽度定为 100)的反射信号对比,最终量化输出样品的光泽度数值,该角度因对高光泽表面的光泽差异敏感度高,常用于高光泽材料的光泽检测。
20°角光泽度仪的作用是精准量化高光泽材料的表面光泽程度,通过固定角度的光反射测量,将视觉上的光泽差异转化为客观数值,避免人眼主观判断误差;可用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成品光泽度一致性检测,以及不同批次产品的光泽度对比,同时为材料配方优化、表面处理工艺调整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测量高光泽样品选用20°测量角其原因在于:该角度对高光泽表面的光泽差异敏感度最高。高光泽样品反射光线集中呈镜面反射特性,20°小角度能精准捕捉这部分集中反射光,放大不同样品间的细微光泽差值,避免大角度测量时信号差异小、辨识度低的问题;同时,这一角度符合国际检测标准,能确保高光泽材料测量结果的精准性、通用性和可比性,满足质量管控需求。具体如下:
1.高光泽样品表面反射光线集中,以接近镜面反射的方式传播,20°小角度能精准捕捉这部分集中反射光,避免光线分散导致的测量精度下降。
2.使用大角度测量时,如60°、85°,高光泽样品的反射光信号差异小,难以区分不同光泽等级;20°角能放大高光泽样品间的光泽差值,让检测结果更具辨识度。
3.20°角测量高光泽样品的光泽度符合国际标准规范,20°角被明确指定为高光泽材料光泽度检测的标准角度,确保测量结果的通用性和可比性。
光泽度仪20°角理论上可以测低光泽样品,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并不推荐作为测量低光泽样品的首选角度。从测量原理来看,20°角的光泽度仪主要用于测量高光泽样品,其设计初衷是捕捉高光泽表面集中且强烈的镜面反射光。低光泽样品表面相对粗糙,镜面反射光很弱,主要发生漫反射。使用20°角测量低光泽样品时,光泽度仪接收到的反射光量极少,测量信号微弱,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较差,测量值可能不稳定且误差较大。
此外,对于低光泽样品,85°角光泽度仪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85°角能更多地接收低光泽样品表面的漫反射光,从而有效捕捉到其表面微弱的反光信号,更准确地反映低光泽样品的光泽特性。
虽然光泽度仪20°角可以对低光泽样品进行测量,但由于其测量原理和低光泽样品的反射特性不匹配,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不稳定,所以一般不采用20°角测量低光泽样品,而是选择更适合的85°角进行测量。